明朝郧阳巡抚孙应鳌笔下的武当山
明朝年间,有一位才子曾两次担任郧阳巡抚,并且写下近百首咏赞武当山的诗歌。他就是孙应鳌,在他笔下,武当山展示了层峦迭嶂、气象万千的瑰丽神奇景象。
孙应鳌是明朝的名臣大儒,是在王阳明学说思想影响下成长起来的理学家,为明代四大理学家之一。
咏赞武当,笔下都是神奇的景象
明朝年间,许多文人来到武当山后,都被武当山神奇壮丽的景象所吸引,纷纷留下诗作盛赞武当山。孙应鳌就是其中之一。孙应鳌(1527至1586年)是明代著名思想家,字山甫,号淮海,明朝贵州清平卫(今凯里)人。他是著名的朝廷大臣、学者、诗人、教育家和贵州教育的先驱。
细数孙应鳌关于武当山的诗作,数量将近100首,主要歌咏武当山的奇峰秀岩、飞瀑流湍、幽谷林泉、云霞烟霭,赞美武当山的雄奇巍峨、挺拔秀美,以及环境的清幽静寂。游此仙山,有超凡脱俗之感。
孙应鳌《太和宫》中写到:
天柱开金阙,虹梁缀玉墀。
势雄中汉表,气浑太初时。
日月低双璧,神灵肃万仪。
名山游历遍,谁似此山奇。
这首诗描绘了武当山气象万千的瑰丽神奇景象。天柱峰打开金阙门,桥梁横卧在长长的随着山脉走势高低起伏的一级一级台阶上,像一道天边的彩虹,太和宫气势宏伟,太阳、月亮像两块玉璧挂在蓝天上。
在诗作《南岩》中,孙应鳌写到:
三十六岩盘福地,南岩景物更檀栾。
满襟水月春常在,一笑乾坤梦已残。
日暴灵苗滋雨露,风回仙珮引琅玕。
红颜羽翰当年事,坐对高松欲挂冠。
俗话说:武当山三十六岩,最美是南岩。南岩景色奇异,悬崖峭壁下是一汪碧水,面对着金顶;山风吹来,建筑上的玉饰和身上佩戴的宝玉叮当作响。
隐仙岩源自尹仙岩,传说是当年老子弟子尹喜隐居的地方。孙应鳌游览后,写下《尹仙岩》:
梦中鉴中天地,有用无用辐轮。
远矣道德老子,悠然然文始真人。
游览云母岩后,他又写下:
泛泛桃花春水,萋萋灵草孤洲。
烟断石岩欲裂,云飞万木俱浮。
孙应鳌通过这首诗描绘了武当山的自然风光,春天来了,桃花盛开,有些许桃花落在山间小峡谷的水潭里,草木青翠欲滴,生长在一处小洲上。抬头看去,水面飘起了若有若无的烟气,云母岩经过亿万年的地质构造运动,好像要崩裂的样子,天空的白云在游动中集合成一根一根的木头状,飘来飘去,就像浮动在一望无垠的天空。
从这些诗作可以看出,孙应鳌深深被武当山的美景所吸引,他笔下的武当山大气磅礴,透露着雄浑的美学韵味。同时,孙应鳌借武当山的美景,抒发自己心中的壮志。
构思缜密,擅于描绘武当山七十二峰
武当山七十二峰朝大顶。古往今来,许多文人名士咏赞七十二峰,在他们的笔下,每座峰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故事,优美的诗作吸引着游客前来探寻。
在咏赞武当山七十二峰方面,孙应鳌是个高手。他在诗作《松萝峰》中写到:幕地翠宫满,松萝恰作衣。凭衿不尽兴,凝眺淡忘归。相传真武神当年进山修行穿着松萝做的衣服,孙应鳌站在松萝峰下欣赏美景,面对此情此景,孙应鳌这位从贵州大山走出来的官员思乡之情油然而生。满山的翠绿,宫殿掩映在绿幕之中,任凭山风吹着身上的衣襟,回味、思考、沉吟,淡淡的乡愁在心中萦绕。
在诗作《天柱峰》中,孙应鳌写到:
中天缥缈开灵域,特地雄标山影直。
晓日初临大顶东,万峰尽头黄金色。
这首诗写得大气磅礴,孙应鳌认为武当山天造地设,七十二峰朝大顶,大顶就在天柱峰,山峰雄奇,笔直耸立,就像伟岸的大丈夫一样。早晨太阳出来霞光万丈,武当山的群峰都被染上了黄金般灿烂的色彩,身临其境,感觉生活在神仙世界里,这是多么让人向往的理想之地啊!
在诗作《七星峰》中,孙应鳌同样把武当山描绘为一个中国人诗意的栖居之地。他写到:云荡金城北,天迥斗极东。解衣聊宴生,盘礴七星中。白云飘荡在紫金城北面,北斗星停留在头顶一望无垠的天空东面;解开衣襟享受着大山里的清风,一股磅礴的雄伟气势在七星峰之间升起。“决眦入归鸟,荡胸生层云。”多美妙的景象啊!
在《五龙峰》中,他写到:
岸容初得雨,山势欲飞天。王母乘云至,班龙九色鲜。
五龙峰山环水抱,雨后山峰的走势就像要飞向天空。
王母娘娘驾着彩云光临,五龙在彩虹的映衬下色彩斑斓。
在诗作《茅阜峰》中,孙应鳌写到:
冥心观太始,天岭气相交。
真诀何由得,乘风访大茅。
孙应鳌在这首诗中,化地名而用之,使静止的山峰活化为动的仙人大茅真君,由此可见,孙应鳌真是写文章的高手。
抚治郧阳,体察民情深受百姓爱戴
孙应鳌能写下这么多首诗歌盛赞武当山,和他两次抚治郧阳有很大的关系。孙应鳌字山甫,生于1527年,卒于1586年。他9岁时就能写文章,嘉靖二十五年(1546年)中举人第一名。明嘉靖三十二年(1553年)成癸丑科进士,选庶吉士,改户科给事中,出京为江西按察司佥事。历任陕西提学副使、四川右参政、佥都御史。
据同治版《郧阳府志》记载,明穆宗隆庆元年(1567年),孙应鳌由湖广布政司右布政使升任都察院右佥都御使,抚治郧阳。隆庆三年(1569年),孙应鳌以病乞归,万历元年(1573年)六月,仍以原职抚治郧阳。也就是说,孙应鳌两次担任郧阳巡抚。
不仅是诗文颇有成就,在书法上,孙应鳌擅长楷书、行书。其书法以欧阳询为基础,参照柳公权笔意,端庄严劲,亦如其人。
在哲学思想上,孙应鳌继承并发展了王阳明的心学思想,标新立异,勇于理论创新,不拘权威之说,不受书本约束。在伦理思想上,孙应鳌主张唯善不朽,求仁为宗,忠则必诲,善继善述,戒谨恐惧,在许多重大理论问题上有一定突破和创新。
在美学思想上,孙应鳌从心学的立场出发,提出了心即是美的思想,倡导文艺进行儒家的政治伦理教化,由此形成了其心学美学的文化价值取向。
在教育思想上,孙应鳌非常重视儿童教育和人才的培育,强调德育的重要性和教师模范作用的发挥,主张师道与学道相统一、思与学相结合。
孙应鳌在郧阳任职期间,这里涝旱交错发生,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。孙应鳌体察民情,同情百姓,上疏朝廷请免秋粮,获准。他还组织百姓兴修水利,在他的治理下,郧阳境内“夜不闭户,路不拾遗”。